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公告:SCLUB雲端專屬主機己開放租用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历史资料] 民国小说素材

民国政府到底腐败到什么程度?
【以下内容只是反对那些将民国时期的困难全归咎于国军的答案和关于四大家族的谣言。】
四大家族的概念最早产生于1920年,由瞿秋白提出,最终由笔杆子陈伯达在内战中完成。他的《中国四大家族》一文提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买办资本借抗战名义聚民财入私囊,并且姑算这四大家族有200多亿的财产。然而,整个二战期间由于先欧后亚的政策,一共才向中国提供了16.2亿美元的租借物资,200多亿美元从哪来?就是加上国内税收也不知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够攒够这200亿美元的数字,当时的税收情况下文有提到。
好在我国就是这样,只要你说的义正言辞煞有介事就有人信。
当时国民党在大陆的败退使得当时的美国民众对杜鲁门政府的政策失误非常不满,杜鲁门为了推卸责任就一股脑的把责任推给了国民政府,说是其败退都是自身腐败贪污所致,有些国会议员还说美国送给蒋的几十亿美元的军援都被国民党贪污了。
其实国民政府早在1925年就有一整套成体系的制度,宋子文在1925年到1949年期间曾经有过数次和外国列强的谈判,签订的协议都在千万美元以下,这些都在回去以后一五一十的向当时的中央进行汇报,需要说明的是民国政府始终存在大量的有实权的反对派的监督,为此蒋曾三度下野。这些借款的使用情况都由民国政府财政部控制,即使蒋也无法随意使用。这些在著名的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有详细的大量资料证明。
至于美国杜鲁门政府当年的政策的确是失误了,当年面国民政府溃败坐视不理,1946年还开始对民国政府实行禁运,之后终于在朝鲜接受了教训。
这些论点直到80年代还非常盛行,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还出版了《宋家王朝》,称宋家是世界第一富有的家族。不过随着90年代胡佛档案馆内关于宋子文的秘密资料的解密,该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
1940年初,中华民国财政部长孔祥熙,向国府密报了有关1937到1939年的财政实况。他透露,抗战前夕全国各项税收年收入约八亿八千万元,加上其它财收入,政府预算约有十二亿元。这个数目小得令人吃惊。按照当时三比一的汇率计算,税收岁入不到三亿美元,预算不过四亿美元,仅相当于一个大公司的营业额。就这点微薄的经费,支应庞大文官系统以外,要办教育,要兴实业,要开交通,要扶助农桑,还要扩大国防力量,建设一支可以抵御强敌的军队,实在力有未逮。

这就是战争爆发时中国政府面临的经济状况。如果说,二十世纪的战争,不仅仅是飞机大炮弹药火力的较量,战略战术机谋智略的角逐,更是管理效能经济实力的竞争,那么,在许多西方观察家看来,八年抗战中的中国,非但没有半点取胜之望,反而处于必败无疑的绝境之中其经济在战前本已极度弱小,在连天烽火中,更是脆弱如惊涛骇浪中一叶方舟,随时都会破产翻船,惨遭灭顶之灾。积贫积弱若此,再加上一盘散沙,下层组织疲弱,军令政令不畅,无怪乎日本军方向他们的天皇报告说,只须三个月,即可解决中国事变。此一结论,可说是有充足根据的。

从几个简单数字中,不难想见当时中国政府处境之窘迫险恶,完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约占全国一半的人口,随政府退却,涌入西南内地。而此地工业资本仅占全国4%,工厂数目不过全国6%,发电能力仅及全国4%,产业工人只有全国的7%。即使加上从沿海搬迁来的公私企业,主要工业品的产量也从未超过战前全国水平的12%。与战前产量水平相比,棉纱只有5.3%,棉布只有8.8%,面粉只有5.3%。就靠这十分之一乃至二十分之一的资源,国府不但要养活二分之一人口,更要率领三百万到五百万军队,在统一军令下,与百万强敌作生死战。如此绝境,中国人居然坚持了八年之久,谁能想象得到?

以财政而言,当日的情形,最令孔祥熙头痛的,莫过于税源锐减。国府之税赋,向来以关税、盐税、统税为首,其中关税又是最大头。然而沿海陷落,关税收入损失殆尽,变得微不足道。盐税同样随沿海产盐区丢失而大减。统税原是针对工厂征收的产品出厂税,国府内迁后扩大到货物流转税,但工厂数目和工业品产量剧减,税收亦大损。国府用尽办法,诸如扩大征税范围,增加新的税种,田赋征实等,种种举措,仍无法阻止实际税收收入急剧下降。按1936年价格计,1939至40年税收只有战前的八分之一,此后更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乃至二十分之一。

税赋一少,岁入立减。即使加上举借内外债、消费品专卖、银行垫支等等收入,1938至40年的政府总岁入,按实际购买力算,仍旧减少了一半以上,此后更减少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不得已行赤字财政,又造成超级通货膨胀,物价每年翻一番,甚至三番、四番。到抗战结束,大后方物价竟比战前高出2600多倍!

开源之不足,就只好在节流上打主意。政府公务员人数裁减了再裁减,实际薪给一压再压。整个抗战期间,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公务员实际收入竟然下降了十倍!政府职员多有打两份工,仍不能维持全家温饱者。

蒋介石在1943年4月11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公务员生活穷困万状。妻室以产育无钱多谋堕胎者。有医药无费,贫病亦深者。华侨在粤,有鬻卖子女过活者。河南灾区饿莩载道,犬兽食尸,其惨状更不忍闻。天乎!若不使倭寇从速灭亡,或再延一、二年,则中国势难支持。余将不能完成上帝所赋予之使命

矣!奈何苍天上帝,盍速救我危亡乎?

生活穷困万状的,岂止公务员?普通士兵的景况,比这凄惨万倍。1944年10月,魏德迈将军初到中国就任蒋介石的总参谋长时,起先还只专注于部队调动和布署,但不到一个月,他就发现部队处于半饥饿状态。短短一英里多的强行军,就不断有士兵体力不支,倒毙路旁。这并非魏德迈一个人的观察。行军过后,沿路有倒毙士兵尸体的情形,当时许多记者和西方军官,都曾亲眼目击,并在其报告报道中作了记载。魏德迈终于认识到,中国军队战斗力弱,武器装备落后和训练不足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但最大的原因还是普遍的营养不良和体质弱。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他的《近代中国的出路》一书中,形容当时的军人“半象乞丐,半象土匪”。士兵的月饷只有法币十四元,还要扣除副食,只够在街上吃四碗面。而附近土匪标价收买轻机关枪,每挺高达七千元,照算是一个上等兵四十年的薪饷。身为少尉排长的黄仁宇,很多晚上睡不着觉,生怕士兵把机枪偷去卖了。

岁入不足再加通货膨胀,政府的实际军费预算,一年比一年低,从1937年的13亿元,下降到1941年的三亿多,再下降到1943和1944年的不足两亿。

这点军费根本不足以供养350万国军。黄仁宇先生回忆道:

我在1941年在国军当排长的时候,军政部只能供应我们一套夏季制服。遇到天晴我们带着士兵在河中洗澡,一方面仍是赤着身体将衣服在河中洗涤,在树枝上晾干,以作换洗。迄自九月份才有军政处发下一笔前,说是另一套衣服之代今,可是发下来的钱就不够,滇南万山之中也无处购买,更缺乏交通工具。最后只能由我们师长令一个军需化装为商人,逾境去日本人占领的越南,买下一批白棉布,回头用土染醮成黄绿色,又缝剪为运动员式的短衣短裤以节省材料,至是我们官兵才有衣物换洗,其它捉襟见肘的情形,亦无不如此。(第44页)简单说来,即是苦肉计有之,空城计有之。军队里则采取包办制,凡经费覆盖之不及,只能由部队长用合法与不合法,合理与不
合理的手段对付。一般情形设立官兵合作社,用军用卡车经商。各部队在城市里设有的通迅处与留守处,即是堆栈与分店。更不肖的军官则盗卖军械、贩卖鸦片。而结果很多部队里的士兵仍是衣不蔽体,医药设备也若有若无。(第162页)

可以对比一下美军的给养标准。太平洋战争之后,中国境内逐渐有美军驻扎,从1942年的一千二百多人增加到1945年初的三万多人,其中主要是空军。美国大兵每天都要供应鸡蛋、牛奶、牛肉。《剑桥中华民国史》里谈到,支应美军巨额开支,也是战争后期物价猛涨的一个重要因素。想想看,在中国的一个美国兵,论费用开支足足抵得上500名中国兵!以中国政府那点军费预算,就算把美国兵的给养标准降低十倍,也只能供养一支几万人的部队,如何能满足守土御敌的需要?最后不得不降低标准,以维持军队的数量,实在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另一点事实也不能不注意。中国的在战争中得到的军援经援,打一开始就几十倍地少于英国和苏联。早在在中美英结盟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美国用于援助同盟国的租借物资,就只有大约1.5%分配给中国。1943年和1944年更降低到只有0.5%。1945年随着欧战胜利,这个比例有所上升,但也只有4%。

罗斯福总统曾说,“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想想看,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部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那些地方,然后长驱直入,直捣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

有人嘲笑中国军队不能象美英苏军队那样向敌军发动漂亮的大反攻,却不知这支军队是在怎样艰苦卓绝中与敌抗争的。从滇缅远征军的情况看,一旦中国军队的装备给养,接近对手日本,战斗力就远比对方强盛,绝不输于美英苏军队。

在八年抗战中,真正令人难以置信的,不是中国军队无力发动大反攻,而在于他们居然支撑八年而屹立不倒。以中国资源之极度贫瘠匮乏,公务员之极度穷困万状,军队之饥馁疲惫,居然以步枪大刀对机枪大炮,与绝对优势的百万强敌周旋,一连八年,始终不屈。这样的坚韧和英勇,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一个盟国能够做到。换成随便哪个欧洲国家,面临中国这样山穷水尽的绝境,早就投降了,哪里谈得上抵抗八年?

真正的勇士,有绝境中绝不屈服于强敌的坚定意志。在这一点上,中国比那个以武士道精神自命的大日本帝国,胜过万倍。与德、意两国比较,日本的投降最为窝囊,早在其作战力量并未丧失、本土完整无缺之时,就丧失了战斗的意志。曾几何时,“一亿玉碎”的誓词言犹在耳,两百多万军队尚可一战,这个不可一世的国家,便早早卑躬屈膝、屈辱万分、无条件地投降了。

最后,让我引用郑浪平先生在《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

……双方这场全面与持续的历史大决战,总共进行了八年一个月又三天,两军双方总共进行过二十二次的会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十万人以上),一千一百十七次以上的战斗(双方兵力在一万人以上),以及三万八千九百三十一次的小型接战,中国军方伤亡了三百六十万人,日军伤亡了一百一十万人,中国平民死亡了三千五百万人,中国人民的财产损失估计,超过六千亿美元,另外中国无数的文物与古迹,都遭到日军大量的摧毁与劫掠。

最后日本在中国战区共有一百八十万部队投降,日军的主力部队,几乎全限制在中国的战场。这就是中国对于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无与伦比的贡献,这些数据就是一个驳不倒的事实,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会成为联合国四强的根本原因。历史的叙述可以受到观点的扭曲,但是数字仍然会说话。

是的,“历史的叙述可以受到观点的扭曲,但是数字仍然会说话”。当我尝试着从数字看抗战时,不禁对当年浴血奋战的中国人和中国政府,充满敬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中华民国真的如大家描述和想象的那么好吗?
我曾问我的外公,民国到底是怎样的。外公深吸了一口烟,回忆起了他生命中的前十几年。(外公有记忆之前的部分,是从父母口中听来的;立煌县以后的部分是自己的记忆)1937年,外公出生在当时的首都南京,由于父辈跟随国父北伐有功,家族从山东枣庄迁来,在江南安了家,外公的大伯官至南京警察局某局局长,出入KMT高层,外公一家家住三层别墅,保姆保安一应俱全,秦淮河畔,歌舞升平,醇美的香槟,贵妇怀里的波斯猫,黑胶唱机里的阵阵周璇的歌声,将军们穿着笔挺的军装举着酒杯谈笑风生,夫人们身着精美的旗袍,聚在一旁传来银铃般的笑声——这就是题主想像中的民国吧。如果没有战争的话。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旋即,上海失守。日军直逼南京。此时南京国民政府机关已经瘫痪,高层全部撤走,外公的大伯也撤走了,而与KMT关系不甚密切的外公一家却仍在犹豫——是走是留?留,恐日军攻陷南京,凶多吉少。走,放着首都的好日子不过,让这么多年在南京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何况上海沦陷之后,日本人并没有秋后算账。何况外公父母均不是KMT高官。最终,权衡良久,一家人最终还是决定逃出南京城,就在南京沦陷,屠杀开始的前夕。逃出的只有达官显贵,普通百姓,连交通工具都没有,只有困在城里等死的份。据说当时南京盛传沦陷后日军不会屠杀的言论,只是逃不出的贫穷人家无奈的自欺欺人罢了……而这逃命的一路,才是看到真正民国的开始。往西,就是安徽,此时的安徽,几乎是无政府状态。山有山贼,路有土匪,京城人家,哪知道土匪这回事?随身带着的几十箱绫罗绸缎摊在谷场上晒,被贼人盯上,绑架了外公的爷爷,随即撕票,又绑架了外公,一家子终于在逃亡的路上被劫去了全部的钱财,所幸外公活了下来。人死财散,一家人却感到幸运,因为这时候传来南京屠杀的消息,那些朝夕相处的保姆和街坊邻居们,怕是此生再也见不到了……在这个动荡的年代,能活下去,就好。百姓怕贼人,更怕官兵。腐败的国民党杂牌军与土匪无异,真要找区别,那就是军队的装备毕竟是要比土匪要精良一些。官兵进村,打家劫舍,奸淫掳掠,是的,这真的是国军。保安团更是当地一霸,那些衣冠楚楚的“老总”们,便是当地的土皇帝。(这段可以参照冯小刚的《一九四二》)你问面对日军,难道这群军纪涣散的队伍不怕吗?当然不怕,人家是随时准备投诚的节奏!面对腐败的官兵与保安团,外公一家凭借着在南京积累的残存的关系,勉强没有被刁难。此时安徽省会安庆已经沦陷,安徽临时省政府迁往大别山深处的立煌县(今金寨县),外公一家辗转来到立煌,投靠在省政府中为官的大伯。外公在这里是度过了开心的童年,饱读诗书,刻苦求学,和小伙伴念私塾,念国小。他现在还能记得大别山里的一种虫子是什么样,还能记得立煌县城夜晚灯火通明的繁华。可惜,好景不长,1943年日军进攻立煌县城,不出所料的,安徽临时省会沦陷。于是外公一家又开始了逃难,前有日军飞机轰炸,后有日军堵截,一阵轰炸过后,逃难的队伍来到了霍山/霍邱县一个镇上,刚被轰炸过的镇子,没有政府,没有军队,有的只是挂在树上的残肢和沿街乞讨的百姓。当地的一个大地主设宴款待这批从省政府所在地逃出来的“难民”,地主故意让这批人穿过他们家的十里庄园,经过自己的私人武装修建的几座炮楼,才来到设宴的地方,“你们一路上饿坏了吧,设宴三天,吃好喝好!”,地主知道,款待这一群来自省政府的“难民”,是一笔目光长远的投资。后来,地主带着所有能带上的资产,在解放前夕坐着国民党的军机去了台湾,这是后话。宴会的时候地主说,这附近两个县的地都是我们家的,两个县的人,都是给我们家种地的。来自省政府的“难民”可以在这里吃上饭,而给他种地的人呢,饿不饿死,听天由命了。后面的还有很长很长的故事,解放后外公十几岁开始当老师养家糊口,外公的母亲为了供外公念大学,在62年——那个所有人欢庆自己活下来的年份,把省下的粮票寄给外公,自己活活饿死了,熬过了最难熬的年份,却还是没逃脱死亡。那个当年在南京城里住别墅坐轿车的大小姐啊,可曾想到,有一天会在一个茅草屋里饥寒交迫的死去?故事到这里吧,不再写了,再写也不是民国了。可能也有很多人看完故事了终于明白,民国,竟是一滩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烂泥!不,不不不,这只是一个故事,现实的黑暗腐败永远不能抹去民国三十八年来的光芒,那个在炮火中办学,出了多少诺贝尔奖得主的西南联大,那些我们当今时代仍不能望其项背的国学大师,那些守将弃城而逃后坚持保卫南京的战士,我外公还记得从立煌撤退时的一个国军将领,“你们先走,后面有我们!”呐喊中满是一个军人的责任与荣誉,后来他带领几百人的立煌警卫部队,用一腔孤勇,和上千日军拼到一个人都不剩,百姓活了下来。只是,民国是一个时代,不是重庆城里的灯红酒绿,也不是川湘山林里的土匪山贼,民国和现在一样,有瞩目的成就,也有彻骨的悲哀,有忠党国死社稷的义士,也有作奸犯科的小人,有德高望重的乡绅,也有谙熟厚黑的贪官污吏。有精忠报国的将士,也有鸡鸣狗盗的国贼。民国绝不是天堂,但也不是地狱,民国,就是民国而已。只是,人们总是对过往比较怀念罢了。/*后记(与问题无关):谨以这篇回答献给我的外公,经历过家道的大起大落,经历过家族里KMT和TG的纠葛,家族史就是一部从民国到解放后的历史。念过私塾,念过国小,念过教会学校,十二岁写的文章震惊乡里,得乡绅资助以继续求学。十五岁当老师养家糊口,教着十九二十岁的学生,把镇上中学的学生教得秒杀县城中学。父亲因病去世,全部可以依靠的亲人都在台湾。一米九的个子骨瘦如柴,却是全家的经济支柱,带着弟弟妹妹,挺过了那个动荡的年代,由于教学突出被评为省劳模,拿到全县唯一一个考师范大学的名额,并顺利在50年代考上大学,母亲为了供他上大学宁愿自己活活饿死。作为一个举目无亲的穷书生,因为文采特别出众被调任县教委,最终退休于县委办主任(副县长级)的职务上,组织参与编纂建国后本地第一本县志,写了一辈子政府文书,由于年轻时熬夜抽烟写文章,现在落下的一身的病根。参加过三年“自然灾害”后的调查组,文革时期阻止了差点发生的武斗。记忆中外公家里的古籍数也数不完,上次我竟然从他卖旧书的袋子里翻到一本民国时候商务印书馆的《辞源》!即使到现在,他也仍然书不离手。初中时我参加noip,回来的路上坐同学家的车,同学爸爸问,你外公是不是对国学很有造诣,会写诗会作词?我当时很奇怪他怎么知道,后来才听说外公年轻的时候,附近的中学生经常来问他古文问题,是当时县城里小有名气的学者。为官数十载,家中没有一点多余的积蓄。外公为官之道就和他接近一米九的身材一样,堂堂正正。前些年很多老干部喜欢编书卖,因为编完都会给外公送一本,所以我也能经常看到,有些书,简直烂的不忍直视,我问外公,为什么不写一本回忆录记录你的跌宕起伏的前半生呢?外公说,“现在很多老干部出书,就是想趁这一把老骨头再捞点钱回来,书倒不怎么样,价格还挺高,完了找关系让机关单位集体采购,骗老共的钱。我不写,一是握了一辈子笔杆子,实在不想写了,二是我不想挣这些败坏名声的钱。我这一辈子,从乡镇中学老师到县委,没送过一分钱的礼。肚子里有真墨水,自然会比那些只会阿谀逢迎的要容易和轻松。能在那个年代带着一家人活过来,并且到这个位置,也没有遗憾了。你也要成为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堂堂正正的、用尽了所有力量去努力的、永远压不垮的男人。这个回答,也就相当于帮外公写了回忆录的前半部分吧,最后,还是,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外公。*/看到评论区里有人质疑真实性,有个叫yacky yang的说日本人不会浪费弹药去轰炸平民。难道南京大屠杀和重庆大轰炸被你吃了吗?有人说自己家有人出国所以编出来个姑妈在美国的故事,时间长自己都信了,说我也在写小说。可是你们家为出国编故事,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也不用出国,我就是个web developer,只想安安静静写代码,无意参与意识形态的纷争。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涉及政治的问题,只是看到问题就把自己所闻答上来罢了,如果还是不相信的话,尽管点反对+没有帮助好了。我建议keyboard warrior们,不要总是试图去怀疑历史的真假,想知道那个年代的真正样子,其实很简单,把你在网上辩论的时间挤出来,去多陪陪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陪他们晒太阳,听他们说故事,看他们流泪看他们笑。那段历史,你自然就懂了。

TOP

民国建立时的首任临时大总统是孙中山,为何后来被袁世凯夺得实权?
1,从鸦片战争开始讲,背后的元叙事是:天朝自古以来自成一体的经济大循环不复存在了。东亚朝贡秩序解体了,推论是,过往二十四史的原则和逻辑,在未来一百年的历史叙述中不能用了。次级推论是,1840年以来的中国史已经不仅仅是中国史了,而是世界革命史和世界经济史的一部分。2.从太平天国开始讲,是因为太平天国打响了推倒腐朽帝国的第一枪,而炮党和我党都是革命合法性,换句话说,太平天国是正义的,因为后来的反抗者炮党和我党也是正义的。一个疑问是,为啥不从清朝中期的白莲教大起义开始讲?因为那个时候这还是农民起义的传统叙述,洋鬼子的力量还没有干涉中国历史进程。所以白莲教大起义并不是合法性来源,太平天国才是。太平天国中出现了洋鬼子的军队,洋鬼子的武器,而这些现代化的东西被认为是我大清最后完蛋的一个主要因素。解决了这个疑问,那么,推论是,在两岸的官方叙述中,近代史之所以是近代史,是因为外界力量的强大输入。不信?看看炮党。炮党的合法性是什么?第一是革命,第二是共和。尤其是共和,这个东西,据说中国没有,据说推翻了几千年的帝王专制,所以,共和是好的。共和是哪里来的?看一下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模式——呵呵,是美国模式。再看一下二次革命前炮党给袁世凯试图挖的坑是什么模式?是英国模式。看到没有?合法性,标新立异的点,或者说,用现代人能听懂的词汇来说,营销核心策略是哪里来的?是洋人带来的!再看本朝。合法性是什么?第一是革命,第二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哪里来的?是德国和俄国来的。还是洋人带来的。正是由于两岸的合法性背书都不是本土的东西,所以导致教科书写成了这个样子。什么样子?在教科书里,伟大的国父为了让中国摆脱邪恶的封建专制,举行了十次起义,都失败了。后来,武昌起义,成功了。再后来,突然大家都共和了,大清倒台,再后来,袁世凯撺夺了革命成果。再再后来,袁世凯被消灭了。但是看到这里你会有疑问。消灭了袁世凯?为啥中国还是这烂样子呢?哦,教科书告诉你,是因为还有其他军阀。怎么办?办了他们!于是北伐。北伐完事儿好了吗?没有好,国民党又窜夺了革命成果,怎么办?办了他们!于是终于把它们办了。革命胜利了,这一年是一九四九年。嘿嘿,是不是觉得这个故事比较low?恩,不好意思,因为历史书并不是按照传统的中国式历史来写的。所以出现了革命是好的,所以和革命作对,就是不好的。那为啥革命就好?恩,以为不革命的大清丧权辱国。而这一切的一切,是最邪恶的洋鬼子来了。恩,这个逻辑抽出来之后,是不是想换个口味?3,传统历史叙述中的清末民国进程,是这样的。请大家对照后汉书和三国志加以理解。假如,我们不把洋鬼子来了当做开天辟地的事件来讨论。这个历史叙述如下,第一部分是清史。这一部分中,最重要的是这么几章:宣宗本纪。在这一章节中,大略地描述了清朝晚期管理涣散,吏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现状。士大夫狗苟蝇营,买官卖官,人民活不下去。英贼犯边。文宗本纪。穆宗本纪。德宗本纪。这一段时间,帝国在各个方向陷入困境,西北大起义,西南大起义,太平天国,捻军,三合会,北方俄罗斯,蒙古贵族蠢蠢欲动。本土军阀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逐渐崛起,评定太平天国后,南方各省的一把手都有一定量的私人武装,他们的事迹见《左李沈彭刘传》和《曾国藩传》,以及民国史中的《袁大总统本纪》中的附录部分。而随着洋鬼子的强势,朝中形成了请流派和改革派的尖锐斗争,洋务派占据优势后,陷入弱势的小皇帝又试图利用激进派和洋人的力量重新夺权,被洋务派支持的太后强势碾压。而试图扶植小皇帝,驱逐太后的洋人直接进京,小皇帝和太后被迫逃亡到长安。慈禧太后成为清朝后期唯一能够稳定局面的人,她的事迹见《后妃传》。大起义后,朝廷又面临革命党人的暗杀和暴动。具体情况,见《五大臣传》,《良弼传》。以及边疆区俄罗斯人的步步紧逼,汉人军阀在应对危机中继续强大。面对这种强弱对比的快速变化,朝廷束手无策,只能依托袁世凯的新式陆军,而最大的军阀袁世凯就此做大,最终威胁到朝廷的地位。革命党人分批渗透各地的军队,并最终掀起了弥漫到全国的军事政变,少数地区,比如河南,失败了,但是大部分地区,包括新疆,取得了成功,形成了对朝廷的逼宫。袁世凯在叛乱军阀和朝廷之间谋取利益,最终成功取代清朝,建立民国。这个时候,我们要研究一个问题,就是孙文同志,在这场鼎革之中的作用是什么呢?答案是,他是南方那群没头苍蝇的合法性来源,他带来了一堆新的,最够对抗忠君意识形态的东西。第一,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瓦解了汉人对朝廷的忠诚。第二,是共和制度。共和制度瓦解了人民对皇帝的执着。具体的情况,见民国史中的《临时大总统本纪》和《国民党本纪》。至此,大清彻底瓦解。天下不是进入了一个美好时代,而是,天下分崩。具体情况,见,民国史之《东北书》《北洋书》《粤桂书》《四川书》等。同汉末一样,大起义被镇压了,但是朝廷也完了。军阀混战开始,而最终,哦,这个结局我们先不讲。所以你看,在传统史学中,孙文同志的作用如下:他从海外学会了一堆能够抗衡天下观和忠君思想的精神武器,他的一切地位,都来自于此。他发起了多次挠痒痒一样的暴动,欠了很多钱。连续的军事政变展开后,南方的军阀为了抗衡北洋,选择了孙文来为自己保持分裂和独立背书,这个理念叫联邦共和。孙文当然不甘心受困与人,他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并在这个组织尚未形成战斗力之前死去。他的继承者秉承他的意识形态遗产在名义上一统中国,但很快陷入到内部撕咬中,并最终对南方军阀妥协,并腐败下去。这个组织的最大盟友愤然揭竿而起,并最终消灭了他的组织。而欢脱的是,那些让国民政府陷入危局的文人,资本家和军阀,却在关键时刻背叛了他,并进入了政协。好啦,回头看题主,我们尽量保持严肃。宣判开始:第一,中华民国从来就没有能够建立,他只是军阀混战中的一个民族虚拟共同体。在民国存在的三十七年,中国一直在内战和外战,国民政府除了维持局面,只剩下的就是背叛和欺骗。孙文试图建立的那个东西,存在,且只存在于他的建国大纲里,就像他吹嘘要修的那几万公里的铁路一样飘渺。但这并不妨碍孙文的伟大,他让汉人有了对抗君权的意识形态武器,并通过共和制巧妙地在排满的同时保证了形式上的民族统一和版图完整,虽然他的功劳仅限于此,但足够列入本纪。第二,袁世凯继承了北洋大臣留给他的政治遗产,并且妥善地运用了他。他在军事上的失败证明了中国传统历史表述的强大——大一统帝国崩溃后的中央政府是弱势的。他在称帝方面的失败证明了共和制度的深入人心。虽然前者才是原因,后者才是结果,但是一般人,请只记住结果就行了。但无论如何,袁世凯是中华民国的总统。他在能力范围内实施了尽可能有效的统治,并捍卫了国家利益。所以,必须列入本纪。第三,如果说民国是一个政治实体,那么一个历史人物没有办法去蹂躏一个从来没有建立过的政治实体,所以这个提问是病句。如果说民国是一个概念,那么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蹂躏一个概念,孙文的民国至今仍然好好地躺在他的建国大纲上等待实践。那么这个提问,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TOP

返回列表